电话:010-62826138   13910110823
英文版 English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光伏农业专家论坛

2019“人居•筑景”大会在京召开

2019-12-18 15:14:36

  11月18日至19日,以“打造宜居住宅,创建美丽景观”为主题的“人居·筑景”2019国际建筑景观产业大会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主办,北京中联京润文化有限公司、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建筑景观委员、人居奖组委会、筑景会组委会承办。

  大会吸引了住建部专家、地产开发商、建筑景观设计企业、设计师代表、行业领袖、国际旅游组织、地方政府领导、装配式住宅研发企业、被动房研发生产企业、金融投资机构、旅游投资企业、旅游投资咨询机构负责人、旅游服务商、旅游策划专家、旅游规划专家、旅游投资项目负责人、运营商、媒介人士等近200人参加。

  首先,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致开幕辞。他表示,景观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其绿化美化程度对整个城市形象影响深远,人民日常生活环境最直接就是建筑和景观。希望“筑景会”这个平台能成为大家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第一位上台的嘉宾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李迪华,他的发言题目是“人与他们日常生活环境的N个故事”。

  在李迪华看来,在人类的生活居住空间里,有很多我们想把事情做好,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把事情搞砸的现象。例如遮挡居民阳光的乔木、人行道边绿化带里有尖刺的植物、坐轮椅老人家门口的门槛、被拆迁走的农贸市场、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健身器材……

  李迪华分享了一个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道路改造。之前这条路的行人人流量大,行走不便。他的想法非常的简单,“我就希望把一部分绿地去掉,变成人行道,让这个城市的街道人行道的净宽能够满足四米的地方尽量满足四米,如果不能够满足四米,至少要能够满足两米。”

  通过改造,把绿地变成步行道,这条路整个感觉步行的感觉就比过去方便多了,安全多了。即使在人流非常密的时候,仍然能够保证两个人并排行进,这就是这种微改造的一些观念。

  “无论是绿地还是各种设施,建造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人类服务,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给人类带来麻烦甚至伤害。”李迪华说,过去我们认为城市绿地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达到30%甚至更高的绿地率,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伦敦、巴黎、京都、巴塞罗那、哥本哈根等城市的绿地率并不高,但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体验却很好。

  第二位发言嘉宾是易兰规划设计院ECOLAND集团副总唐艳红,她的观点与李迪华不同,认为绿化率这是一个底线,但底线是不是30%,可以由专业的人士探讨。

  ”我赞成每个城市有自己的自主权,我们有一个全国平均值。我这个城市我们城市全城希望绿地达到40%,那你这个城市就做40好了;另外一个城市希望全城25%,那就做25%。居住绿地应该守住30的底线,商业绿地是不是守住20的底线呢,都可以探讨。”她说,作为一线设计师,要尽可能把自己一块一块一个一个项目做的更好一点。

  唐艳红认为,设计师应该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之后她分享了几个自己主持的项目。

  首先是联想科技园的街景城市公共空间。这里处于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唐艳红的做法是注重人行道路,慢行连通,把“红线”隐藏起来。“红线是我们人为画的,红线在和不在,不一定要在地上,铺装不一样,表现出来,让人空间感受不到这条红线,不影响我们规划设计,再就是文化的多元包容功能多元包容和文化表述。”她说,对于景观的入口要强调,让人们进来时有仪式感,也很重要。

  之后她又介绍了北京融科中心、北京首钢冬训中心、成都麓湖红石公园等项目。在设计这些项目时,她都在空间融合、梳理交通、挖掘文化、保留记忆、寻找特点、打造名片等方面发力,讲述出一个个故事。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是第三位发言的嘉宾,题目是旧城公共景观空间更新探索。

  他分享的项目是北京崇雍大街。因为连通着天坛和地坛,这条大街被人们称为天地之街。

  “这条街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实质就是历史文化和现在的城市建设发生冲突了,这个冲突怎么解决。原来是天地之街,非常神圣有文化内涵的,资源非常有价值的地区,又是有商业气息非常浓。但这么多年不太重视这个地方,造成了建设比较混乱。我们前几年改造没有那么多钱,解决了一张皮表面的问题,后面还是大杂院,还是商业和争夺我们公共空间这样一种文化。”他说。

  具体怎么改呢,还是以人为本。

  据贾建中介绍,第一点要把街道空间搞清楚,有不同的空间,其实就是从天地和立面不同的层面解决,我们首先在地面上解决问题,有不同的识别感和这种空间感。

  第二点精研节点,用节点体现文化内涵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位置,这个是一个能够体现文化特点的这样一种街道的标识放进去,包括地面。

  第三点就是完善植物和相关的设施,然后有人文关怀,让人感觉到这个地方生活和舒适很方便,居民历史街区商业街区找到生活的气氛,这一块做了比较多的细节上的改造。

  第四位发言的嘉宾是中国建筑学会原秘书长徐宗威,他上来就提出了对“第四代建筑已经全面开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惊愕。”他说。

  所谓的第四代住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层住宅上每家都有花园,种着花草树木,“这根本就是胡闹啊!”徐宗威说,推广这个概念的人说中国人多地少,但统计数据表示,中国的人口密度虽然比俄罗斯、澳大利亚高,但明显低于英国、德国,比日本、以色列更是低了太多。“中国每平方公里人口148人,英国和德国分别是274和237人,日本和以色列则为347人和410人。我们的人口密度不大啊。”他说。

  “把大树搬到高层楼上去,一定得把这个系统搬上去,要有阳光要有水有风,这个太阳不可能天天水平角度照射上,植被也不接受,两三年换一岔子树和植被,干什么呢?无非就是消耗资源,更多的消耗资源更多的消耗能源。”徐宗威怒斥,这叫什么绿色建筑。

  住宅的设计特别是讲到绿色住宅的时候,最核心的还是要节约能源,要真节约能源,不是假节约,要真的减排也不是假的减排。

  住建部专家委员会风景园林专家张佐双的发言主题是园林设计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内容简单粗暴。

  例如:严格控制边缘植物和“名贵”植物,在北方,榕树、桂花、香樟之类的尽量别用;忌造横平竖直或单一的大草坪和大色块;忌国度密植和一夜成林;严禁使用假花假树,太恶心、太庸俗,我们要的是“生态,景观,文化”;反对移植大树和古树;多用木本开花植物和色叶植物,少用草花营造“花海”,成功的花海一般都是农业用途,观景只是附带属性,以景观为主造花海,迟早完蛋;准确把握文化内涵,忌乱贴文化标签;海绵城市不是简单的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设计部副主任李德芬从国家政策角度,介绍了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经验。

  “对于人居环境政策结合的理解,我划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更多包括我们经常说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包括整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是我们一个人居环境的软环境。硬环境我们可以理解为今天大家重点讨论的打造宜居住宅创造美丽景观居住的环境,还有生态的环境,居住环境外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一个广义概念的理解。”她说。

  过去的发展方式更多是一个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是依托着卖地搞房地产。新时代需要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所有这些最根本的路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企业在这调整转型,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需求。李德芬认为,我们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通过调查李德芬表示,我国还有大约4亿人口要进入城市,所以我国距离房地产泡沫还有一段时间。

  李德芬特别表示,点状供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并且这项政策在国内几个省份都有推进。包括海南18年初就提出了点状用地,包括吉林四川和安徽重庆都有这样点状用地的支持,也为后面推进休闲度假项目提供了保障。

  “具体看这个案例,浙江德清莫干山落心堡项目,也是点状供地,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他田园用地需求通过租赁流转或者托管的方式能够供业主使用的。”她说,园区里面二百多亩的山林从农民手里流转的,保持了原貌,多方共赢。

  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蓉在介绍了自己工作单位的具体内容后表示,林草事业与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她分享的是宜宾竹海的设计与打造。

  “在整个规划中,我们先考虑到我们要摸清家底。旅游特色有哪些,科研市场有什么样的需求,根据当地的特色,生态的文化特色提出一个发展的思路,找明竹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当中策划项目,以项目为主体进行空间的布局和产品的规划,以及产业如何发展,市场营销等等,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最后对旅游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保障管理提出了建议。”她说。

  第二是如何定位,市政府要做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定的国际竹旅游目的地,主要体现生态和文化,彭蓉提出了中国最佳竹生态旅游,这样一个总体定位。

  在近十年的建设当中,彭蓉团队提出了近八十个竹特色生态区,25个竹特色镇,155个竹艺村。“根据落地性,我们对每一个区域如何发展又做了定位,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叙州区樟竹有特色;在长宁就是做的竹海之心,养生长宁;兴文县地质科考;还有南溪区水资源很丰富;翠屏区宜宾市城市所在区域是以提供的服务为主,竹旅服务和休闲娱乐。”她说。

  最后压轴上场的是住建部原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秉仁。在他看来,人类的所有活动区域都需要设计,所有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设计的第一原则是安全,之后是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他说。

  “举个例子,(英),去年11月12号去阿克苏,这个飞机出事故两次机毁人亡,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中国第一个停飞的,这个就是安全。从三月份停飞到现在。这就是设计的严重缺陷带来严重的后果。”

  关于绿色设计,有一个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在布鲁塞尔注册的,中方主席是原来科技部的秘书长。李秉仁说:“绿色设计就是要推进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是这几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对于东西方的不同设计,李秉仁认为,我们要相互借鉴学习和交流。“我们从来不会汇集别人的文化,它有它的特点,我们要相互学习,就像今天演讲的嘉宾,有风景园林设计有建筑设计,大家是很好交流平台。”他说。

  之后的研讨环节围绕人居环境与建筑景观如何创新展开。在唐艳红的主持下,来自新力、顺景、清华、新城、岭南、正荣、山水乡等地产公司的7位总监发表观点。大家一致认为,要建造有温度的小区,必须以人为本,这是不变的,具体创新要在技术、技术和管理上努力,而重复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有人更是明确提出:“我们设计的不是景观,而是人的生活方式。”“做设计,首先要做一个诗人。”

  之后,大家又探讨了人居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哪一个领域是起带头作用的;对于未来5至10年,有什么建议和寄语。大家表示:“要做开放和包容的设计师”;“沉下去,重视对人的关怀”;“主动拥抱改变,未来30年发生的变化可能比人类历史加在一起的变化还多”;“创新提升科技,科技改变人类”;“资源有限,设计无限”等。

分享到:

推荐新闻